江苏省先进催化与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欢迎您的到来! 今天是: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反馈留言

logo

江苏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活动——能源化工绿色低碳赋能“双链”融合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常召开

   发布时间: 2024-09-23    访问次数: 10

919-20日,由江苏省教育厅指导,常州大学主办,江苏省先进催化与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简称“催化协同中心”)、江苏省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简称“光伏协同中心”)联合承办的江苏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活动——能源化工绿色低碳赋能“双链”融合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常州大学金坛教育科创园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常州大学城乡矿山研究院名誉院长谢克昌,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处处长任超,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周玖华,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蒋鹏举,《中国化工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崔学军,金坛区政府副区长刘文彪,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会长、南京工业大学原校长乔旭,中国化工学会副秘书长宫艳玲,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赵伟建,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高级顾问、原秘书长许瑞林,政府部门相关同志,行业协会或学会代表,相关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行业产业界代表100余人参加大会。常州大学原党委书记陈群,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群出席会议,我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常州大学副校长晏成林主持会议。


 江苏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活动——能源化工绿色低碳赋能“双链”融合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常召开


陈海群在致辞中指出,常州大学与能源化工行业发展渊源深厚,学校始终坚持“主动对接行业、融入服务地方”,将“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他希望以此次对话对接为契机,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不断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和支撑力。


 陈海群致辞


谢克昌强调,当前能源化工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是应对当前激烈竞争的必然途径。他希望协同中心和光伏协同中心能够抓住机遇、主动出击,全面融入区域中心建设,在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


谢克昌讲话


任超表示,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江苏省在协同创新和产业转化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希望未来通过教育界、科技界和企业界的共同努力,解决创新与产业脱节的问题,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任超讲话


周玖华指出,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活动,目前已形成江苏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品牌活动,有力支撑了江苏省的学科建设与产业创新。能源化工产业是江苏省“1650”现代产业体系和“51010”产业链培养工程的重要组成,他希望本次会议能够推动该领域的技术开发与转化,以及人才供需的有效对接,实现教育界与产业界的互利共赢。


周玖华讲话


蒋鹏举在讲话中表示,常州市在新能源产业赛道上已经取得先发优势,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化工材料技术的突破,更离不开传统能源行业升级带来的市场机遇。未来,需要注重原创性、突破性、创新性、颠覆性的技术开发,进一步构建江苏新能源产业高地。


蒋鹏举讲话


崔学军表示将一如既往、加大力度继续支持常州大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彼此赋能,发挥各自所长,精诚携手,助力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中国式现代化。



崔学军讲话


宫艳玲表示,在双碳目标和建设绿色经济体系的大背景和新格局下,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将有效推动教育界和产业界融汇,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和国家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宫艳玲讲话


乔旭指出,学校两个中心构建了由原始创新到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并与能源化工产业链无缝对接,取得了丰富的创新成果,形成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也推动了学科跨越式发展。


乔旭讲话


相关行业企业代表劳国瑞、储政、徐卿进行了精彩发言,分享了各自的观点、经验和建议,为能源化工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思路。



劳国瑞、储政、徐卿精彩发言


金坛经开区投促中心处长徐杰介绍了金坛区产业发展情况并发布了代表性企业技术需求。


徐杰介绍金坛区产业发展情况


催化协同中心和光伏协同中心相关负责人分别与相关协同单位代表进行了项目现场签约。


催化协同中心与协同单位代表签约

光伏协同中心与协同单位代表签约


大会开幕式后,赵伟建主持大会报告。晏成林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沈鸿烈先后作了《全固态电池: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成果转化》《晶硅光伏新技术及其应用前景》报告。


赵伟建主持大会报告

晏成林作《全固态电池: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成果转化》报告

沈鸿烈作《晶硅光伏新技术及其应用前景》报告


20日下午,相关代表在金坛区科技局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创新航技术研究院和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


本次活动的举办,让教育界的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入融合对接,彼此赋能,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驱动产业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讯员/鲁仪审核/钱俊峰编辑/孙悦)


会议现场


--- 关闭窗口 ---

电话:0519-86336991 传真:0519-86336991 邮箱:wang.longyao.cczu.edu.cn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武中路18号常州科教城
Copyright 2014 江苏省先进催化与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