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公告

【通知】2022年常州大学“双碳引领 智能化工”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大赛 第一轮通知

发布时间:2022-10-27浏览次数:1293

为推动化学化工领域研究生科技交流活动蓬勃开展,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助力国家急需、重点发展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根据《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2021-2025)实施方案》、《常州大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1-2025)》相关要求,现将2022年常州大学“双碳引领 智能化工”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主题

双碳引领智能化工

二、竞赛内容

参赛作品应该聚焦化学化工低碳生产技术开发、化工清洁生产技术、化工智能制造技术、绿色环保新材料开发等。

三、竞赛承办单位

常州大学主办,石油化工学院承办

四、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为常州大学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参赛者必须以小组形式参赛,每组不得超过5人,需含指导教师1名。本科生可以小组成员身份参与比赛,但作品申报者必须为在校研究生。

五、竞赛日程与安排

1、参赛报名:参赛者在20221118日前完成设计并将参赛申报书(附件1)及相关佐证材料(已发表的论文、已公开或授权的专利、企业中试报告等)等纸质版一式1份交到武进区科教城测试实验楼B612办公室,电子版压缩包和邮件主题为姓名+班级,发送至邮箱zhaocaixia@cczu.edu.cn

注意:所有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一经发现即丧失相关权力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2、作品初审:暂定时间为202211月21日~11月30日,大赛组委会将所收集的作品分发给相关专家进行初评,根据初评结果确定大赛三等奖、优秀奖和入围决赛作品名单。

3、终审、决赛:暂定于202212月4日在常州大学武进校区举办总决赛,比赛形式暂定为现场答辩。具体比赛形式将根据疫情防控的形势和要求确定,如需调整为线上,将及时发布通知。

六、评审规则

评分细则:

1.每件作品安排3名评委进行评审,并采用专家回避制度,即专家不评审自己所在高校的作品。3名专家依据评分标准对作品进行评分,评分采取百分制,标准如下:

评分标准

分值占比

“双碳引领、智能化工”主题吻合度

10%

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10%

设计方案的创新性

20%

设计方案的原创性

10%

设计方案的预期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

10%

设计方案的完善度

20%

设计方案来源取得成果等整体评价

20%

根据3名专家的评分,计算出每个作品平均分,根据平均分排名确定入围决赛名单和三等奖、优秀奖名单。如果参赛小组提出复审,则由初审阶段的复审专家小组进行复审,确定该作品是否进入决赛。

2.现场决赛:决赛答辩时,要求作品介绍明确清晰、演示流畅不出错、答辩正确简要不超时。各答辩小组的答辩评委由3-5位专家组成,所有专家对本校参赛作品实行回避制,并且不得有来自同一高校的2位或2位以上专家在同一答辩小组担任评委。每个评审小组的评委依据评分要点分别对该组作品打分,并由工作人员分别计算每个作品的得分,然后根据分值进行组内排序。

最后,各组成绩进行综合排名。专家委员会召开集体会议,讨论确定等级奖名单和优秀指导教师奖名单,报常州大学研工部批准后进行公示。

七、奖项设置

1、对于参赛队伍,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其中三等奖和优秀奖经过初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经过决赛答辩选出。所有奖项颁发常州大学“双碳引领 智能化工”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大赛证书;

2、设立“优秀指导教师奖”,由评审专家组织评选产生,并颁发常州大学“双碳引领 智能化工”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大赛证书。

八、联系方式

1、大赛联系指定邮箱:zhaocaixia@cczu.edu.cn

2、大赛组委会联系人:赵老师15295138281

3、大赛QQ交流群:

附件一:双碳引领智能化工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大赛申报书.doc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