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 为提升新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能力,规范支部建设,近日,我院组织经验丰富的原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为新任支部书记开展三期专题党务培训,学院组织员曹婧妤、辅导员赵彩霞参会。第一期培训中,原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晏春风围绕“党员发展流程及材料规范填写”,系统讲解从入党申请到预备党员转正的全流程,结合案例分析材料填写常见问题,强调材料时间逻辑的重要性。第二期,原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书记罗锦宏围绕全国党员信息系统及单机版党务系统操作,通过现场演示互动,详细讲解党员信息录入、组织关系转接等操作要点。第三期培训由原研究生应用电化学党支部副书记王颖主讲,分享“党支部日常管理与典型选树”经验,涵盖“三会一课”落实、主题党日活动策划等工作要点,并详细介绍党员积极性调动、支部特色凝练、先进典型培育等党务工作经验。
    2025-04-24
  • 为厚植研究生骨干爱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4月19日下午,我院组织研究生党员与学生干部走进常州市恽代英纪念馆,开展“踏红色热土,铸科技报国魂”主题教育活动,在革命先辈的精神谱系中汲取奋进力量。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通过历史图片、文献手稿、场景复原以及多媒体影像,全方位、多角度学习恽代英烈士短暂而璀璨的一生。一页页字迹斑驳的手稿、一封封饱含信念的书信,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他“利社会、利国家、利天下”的赤子初心。纪录片的震撼画面与电子书触屏的新颖形式,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恽代英同志以清贫之躯为革命事业披荆斩棘、铸就不朽丰碑的精神力量,激发起大家强烈的情感共鸣。活动结束后,研究生骨干们纷纷表示,将以恽代英烈士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把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投身科研、科技报国的实际行动,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勇担使命,以奋斗之姿书写青春答卷。
    2025-04-23
  • 2025年4月15日上午,太原理工大学王宝俊教授应邀来我院作学术报告,石油化工学院骨干教师和研究生代表现场参会。报告会由石油化工学院副院长刘平(主持工作)主持。 报告主要介绍了煤化工C1反应催化剂理性设计和微观理解,以及DFT计算方法在煤化工过程中的应用。一碳化学反应为基础的一碳化工过程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催化剂是该过程中的关键因素。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电子分子水平上明确了6类典型一碳反应在双金属催化剂上的微观反应机理,开展了微观理论指导下催化剂分子设计与研发的创新性探索;提出了金属催化剂分子设计的基本方法,为新型高效催化剂的研发提供了基本理论线索和可操作的方案;提出了描述金属催化剂微观结构的活性基元-活性位模型,探索了限域催化模型的定量表述方法,深化了过渡金属多相催化基础理论;初步实现了催化剂从经验筛选到理论设计的变革,并在中取得成效。 本次报告会对我院师生在煤化工典型反应新型催化剂研发过程方向上提供了很强的指导意义。
    2025-04-22
  • 4月18日上午,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占峰、学会部部长韩晓英、综合部部长李平等一行来我院交流,我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刘平出席座谈交流会,学院院长助理叶俊青、学院教师林理伟参加会议。叶俊青介绍了石油化工学院的发展历程及在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产业转化、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刘平对学院在未来更深入开展关于稀土功能材料的研发方面提出了希望和看法。杨占峰充分肯定学院在科研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对学院林理伟老师本次依托中国稀土学会成功申报并获批第十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表示祝贺。与会双方就深化人才培养、推动学会与学院合作、科技奖项申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2025-04-21
  • 我院开展研究生党支部系列党务培训 2025-04-24
    为提升新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能力,规范支部建设,近日,我院组织经验丰富的原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为新任支部书记开展三期专题党务培训,学院组织员曹婧妤、辅导员赵彩霞参会。第一期培训中,原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晏春风围绕“党员发展流程及材料规范填写”,系统讲解从入党申请到预备党员转正的全流程,结合案例分析材料填写常见问题,强调材料时间逻辑的重要性。第二期,原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书记罗锦宏围绕全国党员信息系统及单机版党务系统操作,通过现场演示互动,详细讲解党员信息录入、组织关系转接等操作要点。第三期培训由原研究生应用电化学党支部副书记王颖主讲,分享“党支部日常管理与典型选树”经验,涵盖“三会一课”落实、主题党日活动策划等工作要点,并详细介绍党员积极性调动、支部特色凝练、先进典型培育等党务工作经验。
  • 踏红色热土 铸科技报国魂—我院组织研究生骨干赴恽代英纪念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2025-04-23
    为厚植研究生骨干爱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4月19日下午,我院组织研究生党员与学生干部走进常州市恽代英纪念馆,开展“踏红色热土,铸科技报国魂”主题教育活动,在革命先辈的精神谱系中汲取奋进力量。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通过历史图片、文献手稿、场景复原以及多媒体影像,全方位、多角度学习恽代英烈士短暂而璀璨的一生。一页页字迹斑驳的手稿、一封封饱含信念的书信,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他“利社会、利国家、利天下”的赤子初心。纪录片的震撼画面与电子书触屏的新颖形式,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恽代英同志以清贫之躯为革命事业披荆斩棘、铸就不朽丰碑的精神力量,激发起大家强烈的情感共鸣。活动结束后,研究生骨干们纷纷表示,将以恽代英烈士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把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投身科研、科技报国的实际行动,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勇担使命,以奋斗之姿书写青春答卷。
  • 太原理工大学王宝俊教授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2025-04-22
    2025年4月15日上午,太原理工大学王宝俊教授应邀来我院作学术报告,石油化工学院骨干教师和研究生代表现场参会。报告会由石油化工学院副院长刘平(主持工作)主持。 报告主要介绍了煤化工C1反应催化剂理性设计和微观理解,以及DFT计算方法在煤化工过程中的应用。一碳化学反应为基础的一碳化工过程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催化剂是该过程中的关键因素。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电子分子水平上明确了6类典型一碳反应在双金属催化剂上的微观反应机理,开展了微观理论指导下催化剂分子设计与研发的创新性探索;提出了金属催化剂分子设计的基本方法,为新型高效催化剂的研发提供了基本理论线索和可操作的方案;提出了描述金属催化剂微观结构的活性基元-活性位模型,探索了限域催化模型的定量表述方法,深化了过渡金属多相催化基础理论;初步实现了催化剂从经验筛选到理论设计的变革,并在中取得成效。 本次报告会对我院师生在煤化工典型反应新型催化剂研发过程方向上提供了很强的指导意义。
  • 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占峰一行来我院交流 2025-04-21
    4月18日上午,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占峰、学会部部长韩晓英、综合部部长李平等一行来我院交流,我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刘平出席座谈交流会,学院院长助理叶俊青、学院教师林理伟参加会议。叶俊青介绍了石油化工学院的发展历程及在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产业转化、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刘平对学院在未来更深入开展关于稀土功能材料的研发方面提出了希望和看法。杨占峰充分肯定学院在科研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对学院林理伟老师本次依托中国稀土学会成功申报并获批第十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表示祝贺。与会双方就深化人才培养、推动学会与学院合作、科技奖项申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亮点工作

  • 过氧化氢(H2O2)是重要的化学品,光催化技术有望替代传统的蒽醌法,实现绿色环保地高效生产H2O2。近期,顾培洋教授团队和刘广峰教授合作,研发了一系列新型共轭多孔聚合物光催化剂,在该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引入磺酸基,改善了聚合物的亲水性和氧气吸附能力,同时提升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以及电子/质子的传输效率,从而实现H2O2的高效生成。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作为空穴牺牲剂,其生产H2O2速率更是显著提升,达到14.5 mmol g−1h−1,优于多数已报道的半导体光催化剂。相关工作以“Functionalized Modification of Conjugated Porous Polymers for Full Reaction Photosynthesis of H2O2”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Adv. Funct. Mater. 2024, 2415244)。图1 共轭多孔聚合物光催化剂结构示意图图2 ORR和WOR反应机理示意图此外,周仕元博士在疏水型高比表面积超交联聚合物生产H2O2 (Sep. Purif.Te
  • 高级氧化过程(AOPs)通过光催化降解技术有效矿化有机污染物,其中共轭多孔聚合物(CPPs)因其卓越的半导体性能成为研究热点。然而,氧气(O2)活化效率低是提升光催化效果的关键挑战,优化CPPs的O2吸附与活化选择性对于推进光催化技术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近期,顾培洋教授团队和刘广峰教授合作,研发了一系列新型共轭多孔聚合物光催化剂,在该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引入卟啉与BODIPY双重光敏剂到D-π-A(供体-π-受体)构型的共轭多孔聚合物(CPPs)中,协同化学微环境调控(-OCH3,H和CN取代基)获得高效光催化性能。BDP-Por-O光催化剂选择性生成单线态氧(1O2)的能力可推升至惊人的1.30 × 10⁶ μmol g⁻¹ h⁻¹,这一数值高达超氧自由基(·O2⁻)产量的10³,使其在双酚A(BPA)降解方面展现出革命性的高效性,分别在短短2分钟便能将10 ppm及20分钟内将100 ppm的BPA彻底降解为无害物质。此外,光催化过氧化氢(H2O2)的生成效率在无任何添加剂下同样达到令人瞩目的987 μmol g-1h-1。该研究以题为“Selective Oxygen Acti
X